- · 四川地震版面费是多少[05/09]
- · 《四川地震》投稿方式[05/09]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地震参考文献自动生成(关于地震的文献综述)(2)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区所处的渭河谷地,是一个东西向的低地,其南边是急剧隆起的秦岭,北边是北山山脉,关中地区就是一个“地堑”。当发生地壳运动时,“地堑”发生断
区所处的渭河谷地,是一个东西向的低地,其南边是急剧隆起的秦岭,北边是北山山脉,关中地区就是一个“地堑”。当发生地壳运动时,“地堑”发生断裂的几率远远大于相对平整的地区。更为重要的是,关中地区地处黄土高原,黄土的土质疏松,容易崩塌,一旦地震发生,后果十分严重。但是黄土的土质有极为适合打造居住的窑洞,所以自古以来,关中地区居民大多居住在黄土塬的窑洞之中,这种结构的房屋在平时冬暖夏凉,极为舒适,可一旦有剧烈的地震发生,十分容易倒塌。明嘉靖三十四年的这场大地震也印证了这一点,多数死亡人员都是被倒塌的窑洞和建筑等压砸而死。陕西关中地区自古就是人口稠密的地区,再加上地震发生的时间为午夜时分,人们正处于熟睡状态,从睡梦中惊醒,来不及采取恰当的措施保护自己,使得本次地震中死亡人数众多。大地震造成的次生灾害也是造成这次灾害严重的原因之一。地震造成的黄土滑坡和崩塌,造成了包括黄河在内的众多河流堵塞,形成了堰塞湖而使河水逆流,进而发展成为严重的水患。地裂、地陷、砂土液化和地下水系的破坏,使灾情进一步扩大。震后水灾、火灾、传瘟疫等次生灾害对百姓生命的威胁并不次于地震本身。关中大地震发生在隆冬季节,从大地震中幸存下来的百姓惊魂未定,衣食无着,又面临新的死亡威胁,一时哀鸿遍野,哭声动地。一些强盗惯匪和不法之徒乘机结伙抢劫,使得社会秩序空前混乱。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百姓缺乏自救和恢复生产的能力。而明朝政府和官员面对这样严重的灾情,并没有及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救灾方案来安置百姓和引导百姓自救和恢复秩序。大批的百姓在经历了长时间的等待后,死于对政府的绝望中。据统计,渭南、华县、华阴、潼关、蒲城等地死去的人口占当地总人口的比例,分别达到了50%、60%、60%、70%、70%。明代是我国历史上地震灾害频繁发生的一个朝代,陕西省也是地震活跃的地区之一,自史料记载以来,陕西共发生有感地震400余次,破坏性地震60余次。烈性地震造成的危害是巨大的,但是我们当前的科技水平尚无法预测地震的到来,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人们都可能无法到地震。眼下我们对抗地震的手段,只能是提高建筑的抗震等级、做好防御,而不是预测地震。
地震参考文献自动生成,陕西关中大地震是怎么回事?
地震是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地震的破坏性极强,造成的危害也是非常巨大的。目前全球历史上死亡20万人以上的地震共有13次,有3次发生在我国,分别是1556年华州大地震、1920年海原大地震,1976年唐山大地震。
明嘉靖三十四年的十二月十二日深夜,地处陕西关中的同州府华县发生了特大地震,这一天是公元1566年1月23日。据史书记载,以陕西渭南、华县、华阴以及山西永济四县的震灾最为严重,故称为华县大地震,也称关中大地震。这里是当时人口稠密的地区之一,因此造成的影响和损失也是最为惨重。关于这次大地震,没有专门的文献记载流传于世。后世的学者基本上是从《明史》、《明实录》、地方志书、个人文集以及碑刻资料等文献资料中,了解了当时地震的大概状况及其损毁情况。现代科学家根据前人关于明嘉靖年三十四年的这场地震情况的记载,再利用现代化的技术对渭南等地区的地质状况进行实地考察后推断,当时的地震强度为里氏8至8.3级,震中位置在今陕西华县(34.5°N,109.7°E),震中烈度高达12度。虽然这次地震的震级较高,但远不是我国有记载的最强的地震,但是烈度最大、伤亡人数最多的一次地震。明嘉靖三十四年十二月十二日的这场大地震并非没有先兆。据明隆庆年编纂的《华州志》记载:“十二日晡时(即申时,指下午3点至5点之间),觉得眩晕,因而头晕,天昏惨,及夜半月益无光,地仄立,苑树如数扑地,忽西南如万车惊突,又如雷自地出,民惊溃,起者、卧者皆失措,而垣屋无声皆倒塌矣。”万历年间编纂的《华阴县志》也有同样的记载内容。除了华州和华阴的记载外,史料中没有周边地区类似的相关内容的记载。这说明这场大地震的震中就是华州华阴一带,而不是受其他地方地震的波及。明嘉靖三十四年十二月十二日子时(夜晚11点至次日凌晨1点之间),大地震爆发。据《华阴县志》记载:午夜时分,山鸣,天摇地动,四处塌陷,地面涌水,房屋倒塌,西岳庙毁,华阴所有寺庙尽倾,华同(华州和同州)之民死者十数有六。文章来源:《四川地震》 网址: http://www.sichuandizhen.cn/zonghexinwen/2022/1209/474.html